采集起记忆的鲜花,
编成花串挂在心上,
无论年代多么久远,
它们依然娇艳芳香......
记忆草原(六) 如果说骟羊是牧民丰收节的前奏,那么打马印就是丰收节的高潮。有不少蒙古包迁回了队里。我们也很兴奋地等待着这一天。
我们队的马主要是三河马。三河马是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优良品种,原产于呼盟额尔左納右旗和大兴安岭以西滨州沿线,因当地有三条河流而得名。二十世纪由俄国引入后贝加尔马及其杂种与当地马杂交育成。具有体质结实,结构匀称,抗寒力强,耐粗饲等优点。拉车和骑乘都可以。
我们队有两群马,每群有六百匹左右。马是牧民主要的交通工具,放牧牲畜也离不开马,在一望无际的辽阔的大草原上,如果离开了马,简直是不可想象的。
牧马人是牧民心目中的英雄,是最受尊敬的人。他们生活非常艰苦,跟着马群到处奔波,风餐露宿,夏天要忍受成群的蚊虫叮咬;在零下三、四十度的严冬,还要睡雪窝子;同时要时刻警惕狼群的袭击。就是这样牧马人精心地呵护着牧民这些狂飙的可以增值的财产。
到了5月22、23号这两天, 牧民们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, 家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。队里在打马印的地方铺上了一块大地毯, 上面放着的那些盘子里摆满了糖果、小点心,还宰了一头牛和一只羊煮成了手把肉,所有到现场的人都可以随便享用。有人在专门的地方烧起了牛粪火堆,火堆里面烧着一个长柄的大烙铁,烙铁上有凸出的大写俄文“Б” 的反字,大约有三十厘米大小。这是我们西博队的标志。身上烙有“Б”字的马匹,走到哪里人们都知道这是西博队的马。
马群过来了!很远处卷起了烟尘 ,大地开始震动。它们像决堤的洪水,它们像势不可挡的泥石流,夹杂着群马的嘶叫声和隆隆地马蹄声,以排山倒海之势涌来。马群走过的地方,足可以踏碎一切!
这群马深色居多,黑色的、枣红色的、褐色的,油亮油亮的皮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。许多深色马的前额有着一条白道。还有白色的、花色的马夹在其中,长长地鬃毛和尾毛在风中飘舞,更显得它们的彪悍英俊。它们简直是太漂亮啦!
牧马人用套马杆子圈赶着马群, 他们吆喝着,尖叫着,吹着口哨,在烟尘的夹裹中把马群赶到了队部的一个低洼处。这时套马的小伙子们开始上阵了!他们穿着崭新的漂亮的蒙古袍,手持着六米长的套马杆子,脚踩紧马镫,腿夹紧马身,身体前倾着站立在马背上,追赶着两岁的小马。他们就象用胶粘在马身上一样,马无论跑的多快,也不用担心会掉下来!找准了机会,套马杆子头上的绳套就会套住小马。小马挣扎着被拉出马群,来到了打马印的地方。紧接着就有人过来和小马摔跤,把它绊倒,几个人按住它,烧好的大烙铁就朝着它的左臀部一烫,“吱”的一声,随着一阵青烟和焦糊味的弥散,小马的屁股上就有了一个终身印记 。 套住马的牧民在小马的长鬃上剪下一小绺马鬃收藏起来,等到这匹马长大之后,就会归他所有。
打马印的工作在震耳欲聋的马蹄声、嘶叫声、吆喝声、口哨声、呼喊声和欢笑声中、一直进行到下午才结束,这种极其壮观的场面会使每一个在场 的人心潮澎湃,激动不已!使人终身难忘!
庆祝丰收节牧民的情绪随着打马印也达到了最高潮,人们品尝着美食,畅饮着节日的喜酒,庆贺着自己辛勤劳作一年所带来的丰收硕果。夜深了,欢笑声和歌声仍在空气中荡漾......
[/face][/size]